当前位置:首页 \ 高招新闻 \ 招考资讯 \ 正文

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

时间: 招考资讯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以下将详述西安事变的背景及意义,以供读者参考。

西安事变背景

首先,日军在侵占东北后,继续将侵略势力扩展至华北,使得中日民族矛盾凸显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其次,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呼吁国民政府终止内战,共同抵御外敌;

再者,张学良、杨虎城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停止对红军的军事行动,并敦促蒋介石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最后,蒋介石拒绝联共抗日的主张,亲赴西安督战,坚持剿共政策(直接原因)。

西安事变的结果

经过和平协商(由周恩来负责),蒋介石最终被迫同意停止内战,与红军一致抗日。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明确了推动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策略;

另一方面,派遣周恩来等前往西安,参与张、杨与南京方面的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的和平谈判,最终迫使蒋介石作出包括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在内的六项承诺。

西安事变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事件及其和平解决,基本终结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启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新篇章,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为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中国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演变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它标志着中国从内战走向抗战,从分裂走向统一,中国社会政治从专制逐步走向民主。这一系列转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因此获得了合法生存、休整壮大的机遇,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道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和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