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全诗是
时间:
招考资讯
《水调歌头》是宋代苏轼所作,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此词借月抒怀,依托与弟弟苏辙七年未见的深情,围绕中秋明月进行了丰富的想象与深邃的思考。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之夜,我欢饮至天明,大醉之际,挥毫泼墨,作此词篇,兼以怀念子由。
明月何时初现?我举杯向青天询问。天上的宫阙,今夜究竟是何年何月?我欲乘风归向那天际,又恐那美玉砌成的楼宇,高处寒冷难耐。起舞间,清影随人,岂不比那月宫更胜人间?
月儿转过朱阁,低悬于绮户之前,照亮了那无眠之人。明月啊,你应无恨,为何总在离别时圆满?人生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以来便难以周全。只愿人间皆能长久,即便千里之遥,也能共赏这轮明月。
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中秋,我畅饮至天明,大醉之下,写下此词,心中思念着弟弟苏辙。
明月何时开始存在?我举杯向青天发问。天上的宫殿,今夜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那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冷。起舞间,月光下清影摇曳,何似这人间烟火?
月儿转过朱红色楼阁,低低挂在绮窗前,照着那无眠之人。明月啊,你不应对人有恨,为何总在离别时圆满?人生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来难全。只愿人们长长久久,千里之外也能共赏这明月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苏轼时任密州知府。词前小序述说了写词经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因政见与变法者王安石等人不合,苏轼自请外放,辗转各地为官。他曾请求调任至离苏辙较近之地,以便兄弟相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被任命为密州知府。然而,至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未能实现。公元1076年中秋,皓月当空,苏轼与苏辙分别已七年,面对明月,心潮澎湃,于是乘酒兴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