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招生代码是多少 附专业代码对照表(2025参考)
时间:
云南 大学介绍
云南民族大学的学校代码是10691,这个代码在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可以查询到,在青海的招生代码是5244,在江苏的招生代码是6414,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参考所在省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代码。
云南民族大学在各省招生代码是什么
各省的招生代码可能会因招生要求、招生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院校代码是指全国各高校在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类似于学校的“身份证号”,用于查询学校信息。 以下是2024年云南民族大学在各省院校标准代码,供2025年考生参考!
序号 | 省份 | 院校招生代码 |
---|---|---|
1 | 青海 | 5244 |
2 | 江苏 | 6414 |
3 | 甘肃 | 3582 |
4 | 湖南 | 5310 |
5 | 宁夏 | 5327 |
6 | 山东 | A691 |
7 | 吉林 | 5307 |
8 | 河南 | 5285 |
9 | 贵州 | 2730 |
10 | 新疆 | 1534 |
11 | 四川 | 5320 |
12 | 广西 | 10691 |
13 | 山西 | 2730 |
14 | 河北 | 2425 |
15 | 黑龙江 | 2320 |
16 | 内蒙古 | 154 |
17 | 浙江 | 5319 |
18 | 广东 | 10691 |
19 | 江西 | 2857 |
20 | 湖北 | K360 |
21 | 安徽 | 2876 |
22 | 上海 | 864 |
23 | 福建 | 3459 |
24 | 陕西 | 7613 |
25 | 云南 | 5316 |
26 | 重庆 | 5309 |
27 | 辽宁 | 0691 |
28 | 天津 | 1512 |
29 | 海南 | 2560 |
云南民族大学各专业招生代码
云南民族大学不同专业招生代码是不一样的,以下是2024年云南民族大学各专业招生代码,以云南为例: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代码 |
---|---|---|
1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41 |
2 | 人力资源管理 | 66 |
3 | 人工智能 | 85 |
4 | 人类学 | 71 |
5 | 会计学 | 18 |
6 | 信息安全 | 70 |
7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77 |
8 | 制药工程 | 79 |
9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34 |
10 | 化学 | 21 |
11 | 印地语 | 58 |
12 | 印度尼西亚语 | 57 |
13 | 历史学 | 23 |
14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12 |
15 | 土木工程 | 71 |
16 | 孟加拉语 | 63 |
17 | 学前教育 | 38 |
18 | 尼泊尔语 | 64 |
19 | 工商管理 | 65 |
20 | 广告学 | 70 |
21 | 应用化学 | 22 |
22 | 应用心理学 | 39 |
23 | 思想政治教育 | 35 |
24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33 |
25 | 教育技术学 | 37 |
26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17 |
27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67 |
28 | 旅游管理 | 67 |
29 | 日语 | 55 |
30 | 普什图语 | 62 |
31 | 柬埔寨语 | 59 |
32 | 民族学 | 22 |
33 | 汉语言文学 | 20 |
34 | 法学 | 13 |
35 | 泰语 | 16 |
36 | 物理学 | 68 |
37 | 物联网工程 | 66 |
38 | 环境科学 | 72 |
39 | 生物技术 | 78 |
40 | 电子信息工程 | 20 |
4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19 |
42 | 社会学 | 24 |
43 | 社会工作 | 25 |
44 | 社区矫正 | 72 |
45 | 经济与金融 | 76 |
46 | 经济学 | 11 |
47 | 经济统计学 | 36 |
48 | 缅甸语 | 15 |
49 | 编辑出版学 | 40 |
50 | 网络与新媒体 | 21 |
51 | 老挝语 | 60 |
52 | 英语 | 14 |
53 | 药物分析 | 80 |
54 | 菲律宾语 | 56 |
55 | 行政管理 | 10 |
5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8 |
57 | 财务管理 | 19 |
58 | 越南语 | 17 |
59 | 通信工程 | 69 |
60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86 |
61 | 马来语 | 61 |
云南民族大学怎么样
现有教职工1712人,具有正高级职称212人、副高级职称384人、中级职称558人、初级及以下职称558人,具有博士学位408人、硕士学位908人。学校现有全国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5人,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55人(其中:云岭学者2人、教学名师8人、文化名家5人、青年拔尖人才39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4人(其中:青年人才13人、产业人才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选11人,云南省级教学名师8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创新人才13人,云南省“四个一批”人才1人,云南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