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填报 \ 招生计划 \ 正文

2025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招生计划-各专业招生人数是多少

时间: 招生计划

本文为大家整理的是长江大学文理学院2025年招生计划,主要包含招生专业、招生类别、各专业招生人数等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变动或异议,请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或学校公布的信息为准。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2025年招生专业及计划表(本科)

序号大类(专业)名称选科要求历史物理招生计划学费(元/学年)
1金融学类(包含专业: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36256115000
2法学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50409015000
3中国语言文学类(包含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类))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1102013018500
4网络与新媒体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20204016500
5外国语言文学类(包含专业:英语(师范类)、英语(英日或英韩)、商务英语)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1005015016500
6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工商管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数字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30306015000
7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大数据会计)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606012016500
8电子商务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20103015000
9应用心理学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35256015000
10学前教育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25154015000
11小学教育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40307015000
12建筑学【5年】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15254015000
13护理学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化学10253516000
14园林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生物10253515000
15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13013015000
16物理学(师范类)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404015000
1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移动软件开发)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12012018500
18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404018500
1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10010017000
20电子信息工程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606017000
21人工智能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606018500
22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构筑物、造价管理)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606015000
23临床医学【5年】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404019000
24思想政治教育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政治3554015000
25体育教育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80(体育)8016000
26美术学(师范类)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80(艺术)8020000
27设计学类(包含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100(艺术)10020000
28合计
72611851911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2025年招生专业及计划表(专科)

序号专业名称选科要求历史物理招生计划学费(元/学年)
1机电一体化技术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353511500
2计算机应用技术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35357011500
3大数据与会计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35357011500
4市场营销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15203511500
5国际经济与贸易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限20204011500
5合计
105145250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简介: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下称“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由长江大学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人为本、学生至上”办学理念,围绕“教学立院、科研兴院,创新强院”办学思路,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育人理念,已为社会输送了万余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

学院践行“博文明理、日新笃行”院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注重专业知识学习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文理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生管理中,坚持统筹推进“五个思政”,构建“三强化、三深入”育人体系,即强化过程管理、强化品牌建设、强化工作研究,深入教室、深入寝室、深入学生心理,形成“泮池五月风‘科技文化节’”“十佳大学生”评选表彰和“国学讲坛”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活动,用真心、真情、真意去关心和帮助学生,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在资助育人中,建立“奖、助、贷、勤、补、减、免”资助困难学生的制度体系,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学院奖学金、“湖北天蓝地绿”助学金和“松滋园林”奖学金及勤工助学金等多项奖助金,使学生困有所助、优有所奖。在教学改革中,实施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将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展双学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