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 \ 高招新闻 \ 招考资讯 \ 正文

浙江财经大学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应用金融学专业硕士就业反馈

时间: 湖北 招考资讯

浙江财经大学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的应用金融学专业硕士项目(简称“1+1”项目)自2017年获批以来,已培养多届毕业生。该项目采用“国内1年+国外1年”的培养模式,学生完成学业后可获得奥克兰理工大学应用金融学硕士学位。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追踪调查,可以发现该项目在就业领域、薪资水平、职业发展等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就业领域多元化,金融行业占比突出

从就业行业分布来看,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投资管理公司等领域。其中,约60%的毕业生进入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传统金融行业,从事风险管理、投资分析、资产管理等核心岗位。例如,部分毕业生就职于中国银行、中信证券、华夏基金等知名机构。另有2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进入互联网金融机构或金融科技公司,反映出新兴金融业态对复合型人才的旺盛需求。此外,部分毕业生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跨国企业财务部门,从事财务分析、企业融资等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约1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或考取CFA、FRM等国际认证。这一现象表明,项目的国际化课程体系为学生后续学术研究或专业资质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薪资水平具备竞争力,国际化背景成加分项

根据抽样调查,毕业生首年平均年薪集中在15万至25万元人民币区间,高于国内同类硕士项目的平均水平。其中,进入外资机构或参与跨境业务的毕业生薪资优势更为明显,部分优秀者首年薪资突破30万元。奥克兰理工大学的国际排名(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239位)以及新西兰严谨的金融教育体系,使学位在就业市场中获得较高认可度。用人单位反馈显示,学生兼具国内财经院校的扎实理论基础和海外院校的实践能力,尤其在跨境金融、衍生品定价等领域表现突出。

职业发展路径清晰,晋升空间广阔

从职业发展轨迹看,毕业3年后的学生中,约40%已晋升为团队负责人或中级管理层。例如,某届毕业生在平安资产管理公司3年内从分析师升至投资经理,管理资产规模超10亿元。项目设置的《金融建模》《国际金融市场》等课程与行业需求高度契合,学生熟练使用Bloomberg、Wind等专业工具的能力备受雇主青睐。此外,部分毕业生依托中新两校资源创业,成立跨境投资咨询公司或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展现了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

校友网络与校企合作助力就业

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与奥克兰理工大学商学院共同搭建了校友交流平台,定期举办行业分享会。例如,2024年组织的“亚太金融人才论坛”吸引了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参与,直接促成多名毕业生录用。国内阶段课程还邀请浙商证券、蚂蚁集团等企业高管授课,帮助学生提前建立职业联系。调查显示,约30%的毕业生通过校企合作渠道获得工作机会。

学生反馈与项目优化方向

毕业生普遍认为,项目优势在于“课程紧凑实用”(如《行为金融学》《金融科技前沿》等创新课程)和“师资国际化”(外方教师占比50%以上)。但也建议加强两方面:一是增加国内实习机会,目前仅少数学生能通过自主申请进入外资机构实习;二是细化专业方向,如增设金融科技或绿色金融选修模块,以应对行业细分趋势。校方表示,2025年起将联合上海陆家嘴金融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并计划引入CFA Institute的认证课程。

结语

该项目的就业反馈表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能力的金融人才。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加速,具备跨境金融能力的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未来,项目可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动态调整课程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

更多“浙江财经大学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应用金融学专业硕士就业反馈”及其他院校资料电脑端可点击左侧蓝图“咨询”和手机端客户在右下方可直接在线“立即咨询”老师或电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