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京工业大学在贵州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 南京工业大学贵州代码是多少?怎么查询?
官方推荐两种查询方式:一是登录“阳光高考网”院校库,输入学校名称筛选贵州招生代码;二是使用省教育考试院开发的“志愿填报辅助系统”,通过智能检索匹配代码。若需历史数据参考,可通过“学究网志愿”等第三方平台分析近三年代码变动趋势。建议考生在6月中旬前完成代码核对,预留充足时间应对系统更新或计划调整。
2025年南京工业大学在贵州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
院校招生代码 | 学科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代码 |
---|---|---|---|
1628 | 物理 | 应急技术与管理 | 543 |
1628 | 物理 | 化工安全工程 | 532 |
1628 | 物理 | 车辆工程 | 510 |
1628 | 历史 | 法学 | 104 |
1628 | 物理 | 智能建造 | 555 |
1628 | 物理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560 |
1628 | 历史 | 会计学 | 108 |
1628 | 物理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18 |
1628 | 物理 | 药物制剂 | 550 |
1628 | 物理 | 轻化工程 | 534 |
1628 | 物理 | 应用物理学 | 505 |
1628 | 物理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526 |
1628 | 物理 | 工程力学 | 508 |
1628 | 物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512 |
1628 | 物理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509 |
1628 | 物理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514 |
1628 | 物理 | 环境科学 | 548 |
1628 | 物理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559 |
1628 | 历史 | 汉语国际教育 | 111 |
1628 | 物理 | 电子信息工程 | 552 |
1628 | 历史 | 行政管理 | 109 |
1628 | 物理 | 应用化学 | 506 |
1628 | 物理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19 |
1628 | 物理 | 地质工程 | 533 |
1628 | 物理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11 |
1628 | 物理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23 |
1628 | 物理 | 机器人工程 | 557 |
1628 | 物理 | 自动化 | 522 |
1628 | 物理 | 建筑学 | 540 |
1628 | 物理 | 药学 | 546 |
2025年南京工业大学在贵州招生代码查询
一、查询方法:
贵州教育考试院
步骤:登录【贵州教育考试院】官网,找到贵州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信息查询相关功能,在里面搜索查询南京工业大学2025年在贵州招生的院校代码及各批次专业代码信息。
二、查询方法
南京工业大学官网
步骤:登录南京工业大学的院校官网,点击进入招生网,查询2025年在贵州的招生计划信息,找到所需的代码进行填报。
注意:招生计划表中的国标代码、教育部标准码等信息,不代表志愿填报代码。
2025年南京工业大学报考建议
合理规划志愿梯度:采取“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策略,各志愿院校之间拉开适当梯度。建议20%冲、50%稳、30%保,具体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冲刺院校可选择近三年录取位次比自身靠前10%左右的,稳妥院校选择与自己成绩差不多的,保底院校则选择往年录取位次靠后10%-20%的。
关注新高考省份政策:若贵州为新高考省份,需注意“院校专业组”代码规则,南京工业大学可能按选科要求拆分代码(如物理类组代码0852-1、历史类组代码0852-2)。
充分利用志愿填报资源:参考教育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以及各高校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发布的权威信息,还可借助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资源,为志愿填报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
南京工业大学介绍
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溯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年由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历史底蕴深厚、学科特色鲜明、办学成果丰硕。是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牵头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校训,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
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各类学生4万余人。涵盖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1个。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评A等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B+等级。截至目前,学校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理学、农业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ESI综合排名进入全球500强,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8位。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并列第41-57位;自然指数2024年度排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3位;软科2024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第308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5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