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学科评估结果排名查询 就业前景好的王牌专业有哪些
时间:
招考资讯
郑州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考古学专业、化学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利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公共管理专业获评B+类,法学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数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获评B类,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史专业、物理学专业、基础医学专业、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获评B-类,以下是学究网汇总整理的2025年郑州大学学科排名详细内容,供考生参考!

郑州大学学科评估结果
| 序号 | 院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评估结果 |
|---|---|---|---|
| 1 | 郑州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 |
| 2 | 郑州大学 | 考古学 | B+ |
| 3 | 郑州大学 | 化学 | B+ |
| 4 | 郑州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 5 | 郑州大学 | 水利工程 | B+ |
| 6 | 郑州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B+ |
| 7 | 郑州大学 | 公共管理 | B+ |
| 8 | 郑州大学 | 法学 | B |
| 9 | 郑州大学 | 新闻传播学 | B |
| 10 | 郑州大学 | 数学 | B |
| 11 | 郑州大学 | 土木工程 | B |
| 12 | 郑州大学 | 软件工程 | B |
| 13 | 郑州大学 | 临床医学 | B |
| 14 | 郑州大学 | 药学 | B |
| 15 | 郑州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B- |
| 16 | 郑州大学 | 中国史 | B- |
| 17 | 郑州大学 | 物理学 | B- |
| 18 | 郑州大学 | 基础医学 | B- |
| 19 | 郑州大学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B- |
| 20 | 郑州大学 | 应用经济学 | C+ |
| 21 | 郑州大学 | 体育学 | C+ |
| 22 | 郑州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C+ |
| 23 | 郑州大学 | 世界史 | C+ |
| 24 | 郑州大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C+ |
| 25 | 郑州大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C+ |
| 26 | 郑州大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C+ |
| 27 | 郑州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C+ |
| 28 | 郑州大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C+ |
| 29 | 郑州大学 | 护理学 | C+ |
| 30 | 郑州大学 | 工商管理 | C+ |
| 31 | 郑州大学 | 政治学 | C |
| 32 | 郑州大学 | 生物学 | C |
| 33 | 郑州大学 | 统计学 | C |
| 34 | 郑州大学 | 力学 | C |
| 35 | 郑州大学 | 机械工程 | C |
| 36 | 郑州大学 | 电气工程 | C |
| 37 | 郑州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C |
| 38 | 郑州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C |
| 39 | 郑州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C- |
| 40 | 郑州大学 | 建筑学 | C- |
| 41 | 郑州大学 | 城乡规划学 | C- |
| 42 | 郑州大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C- |
| 43 | 郑州大学 | 音乐与舞蹈学 | C- |
教育部评级比例
| 评估结果 | 全国排名 |
|---|---|
| A+ | 前2%(或前2名) |
| A | 2%~5%(不含2%,下同) |
| A- | 5%~10% |
| B+ | 10%~20% |
| B | 20%~30% |
| B- | 30%~40% |
| C+ | 40%~50% |
| C | 50%~60% |
| C- | 60%~70% |
注意:所有参与评估高校中总分排在前面2%或者前两名的高校才是A+。所以A+学科在国内就是特牛的。
郑州大学就业前景好的王牌专业
郑州大学的王牌专业有哪些?郑州大学的王牌专业有工商管理专业、机械工程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体育学专业等专业。如果你想在郑州大学读书,且对郑州大学的这些王牌专业感兴趣,那么就可以重点选择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简介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总占地面积8500余亩,主校区位于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位于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位于郑州市文化路97号,东校区位于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4万余人、研究生近3万人,以及来自88个国家的留学生2300余人。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校党委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围绕一流大学建设中长期任务与“221”战略,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到2035年力争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