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师范大学在贵州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代码是多少?怎么查询?
2025年贵州师范大学在贵州招生代码的确定,为考生报考该大学提供了准确的指引。招生代码是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识别学校的唯一标识,考生和家长务必准确记录和填写。在报考时,要综合考虑贵州师范大学的招生计划、专业录取分数线以及自身的兴趣特长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报考方案。
2025年贵州师范大学在贵州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
院校招生代码 | 学科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代码 |
---|---|---|---|
0750 | 物理 | 园林 | 5B6 |
0750 | 物理 | 教育技术学 | 521 |
0750 | 物理 | 化学 | 545 |
0750 | 物理 | 财务管理 | 516 |
0750 | 物理 | 生物科学类 | 562 |
0750 | 历史 | 数字人文 | 135 |
0750 | 物理 | 应用心理学 | 571 |
0750 | 物理 | 汉语言文学 | 508 |
0750 | 历史 | 小学教育 | 127 |
0750 | 物理 | 地理科学 | 563 |
0750 | 物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590 |
0750 | 物理 | 地理科学 | 597 |
0750 | 物理 | 学前教育 | 5A2 |
0750 | 历史 | 公共事业管理 | 159 |
0750 | 历史 | 英语 | 122 |
0750 | 物理 | 教育学 | 520 |
0750 | 物理 | 天文学 | 542 |
0750 | 历史 | 旅游管理 | 147 |
0750 | 物理 | 俄语 | 519 |
0750 | 历史 | 园林 | 160 |
0750 | 物理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34 |
0750 | 物理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89 |
0750 | 历史 | 经济学 | 118 |
0750 | 物理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38 |
0750 | 历史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161 |
0750 | 物理 | 生物科学类 | 594 |
0750 | 物理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79 |
0750 | 物理 | 应用心理学 | 524 |
0750 | 历史 | 汉语国际教育 | 112 |
0750 | 历史 | 地理科学 | 155 |
2025年贵州师范大学在贵州招生代码查询
一、查询方法:
贵州教育考试院
步骤:登录【贵州教育考试院】官网,找到贵州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信息查询相关功能,在里面搜索查询贵州师范大学2025年在贵州招生的院校代码及各批次专业代码信息。
二、查询方法
贵州师范大学官网
步骤:登录贵州师范大学的院校官网,点击进入招生网,查询2025年在贵州的招生计划信息,找到所需的代码进行填报。
注意:招生计划表中的国标代码、教育部标准码等信息,不代表志愿填报代码。
2025年贵州师范大学报考建议
合理规划志愿梯度:采取“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策略,各志愿院校之间拉开适当梯度。建议20%冲、50%稳、30%保,具体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冲刺院校可选择近三年录取位次比自身靠前10%左右的,稳妥院校选择与自己成绩差不多的,保底院校则选择往年录取位次靠后10%-20%的。
结合自身兴趣与职业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来选择院校和专业,避免盲目跟风报考热门专业,否则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动力。
关注新高考省份政策:若贵州为新高考省份,需注意“院校专业组”代码规则,贵州师范大学可能按选科要求拆分代码(如物理类组代码0852-1、历史类组代码0852-2)。
贵州师范大学介绍
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1950年10月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现有花溪、宝山、白云三个校区,占地面积近2300亩。设有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 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282.1万余册,其中古籍文献约10万余册,电子图书168.8万余册。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27万人,教职工259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78人,师资中有教授309人、副教授699人,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2人。获国家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人才84人次;获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等省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人才23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