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学科评估结果排名查询 就业前景好的王牌专业有哪些
时间:
北京 招考资讯
北京师范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史专业、地理学专业、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获评A+类,数学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获评A类,哲学专业、理论经济学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生态学专业、统计学专业、公共管理专业获评A-类,以下是学究网汇总整理的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排名详细内容,供考生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评估结果
| 序号 | 院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评估结果 |
|---|---|---|---|
| 1 | 北京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A+ |
| 2 | 北京师范大学 | 心理学 | A+ |
| 3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A+ |
| 4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史 | A+ |
| 5 | 北京师范大学 | 地理学 | A+ |
| 6 | 北京师范大学 | 戏剧与影视学 | A+ |
| 7 | 北京师范大学 | 数学 | A |
| 8 | 北京师范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A |
| 9 | 北京师范大学 | 哲学 | A- |
| 10 | 北京师范大学 | 理论经济学 | A- |
| 11 | 北京师范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A- |
| 12 | 北京师范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A- |
| 13 | 北京师范大学 | 生态学 | A- |
| 14 | 北京师范大学 | 统计学 | A- |
| 15 | 北京师范大学 | 公共管理 | A- |
| 16 | 北京师范大学 | 法学 | B+ |
| 17 | 北京师范大学 | 体育学 | B+ |
| 18 | 北京师范大学 | 世界史 | B+ |
| 19 | 北京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B+ |
| 20 | 北京师范大学 | 化学 | B+ |
| 21 | 北京师范大学 | 生物学 | B+ |
| 22 | 北京师范大学 | 艺术学理论 | B+ |
| 23 | 北京师范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 24 | 北京师范大学 | 工商管理 | B |
| 25 | 北京师范大学 | 政治学 | B- |
| 26 | 北京师范大学 | 社会学 | B- |
| 27 | 北京师范大学 | 系统科学 | B- |
| 28 | 北京师范大学 | 应用经济学 | C+ |
| 29 | 北京师范大学 | 新闻传播学 | C+ |
| 30 | 北京师范大学 | 水利工程 | C+ |
| 31 | 北京师范大学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C+ |
| 32 | 北京师范大学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C+ |
| 33 | 北京师范大学 | 音乐与舞蹈学 | C+ |
| 34 | 北京师范大学 | 核科学与技术 | C |
| 35 | 北京师范大学 | 考古学 | C- |
| 36 | 北京师范大学 | 天文学 | C- |
| 37 | 北京师范大学 | 美术学 | C- |
教育部评级比例
| 评估结果 | 全国排名 |
|---|---|
| A+ | 前2%(或前2名) |
| A | 2%~5%(不含2%,下同) |
| A- | 5%~10% |
| B+ | 10%~20% |
| B | 20%~30% |
| B- | 30%~40% |
| C+ | 40%~50% |
| C | 50%~60% |
| C- | 60%~70% |
注意:所有参与评估高校中总分排在前面2%或者前两名的高校才是A+。所以A+学科在国内就是特牛的。
北京师范大学就业前景好的王牌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的王牌专业有哪些?北京师范大学的王牌专业有工商管理专业、天文学专业、哲学专业、体育学专业等专业。如果你想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且对北京师范大学的这些王牌专业感兴趣,那么就可以重点选择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