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在广西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代码是多少?怎么查询?
查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招生代码可通过三大权威渠道:①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高考志愿填报系统”;②学校招生网发布的《2025年招生章程》;③省级招生部门印发的《报考指南》。填报时需注意区分院校代码与专业代码,部分专业对选考科目有明确要求。建议采用“冲稳保”策略,结合近三年录取位次合理定位志愿梯度。
2025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在广西招生代码及专业代码
院校招生代码 | 学科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代码 |
---|---|---|---|
16205 | 物理 | 中药学 | 151 |
16205 | 物理 | 建筑工程 | 074 |
16205 | 物理 | 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 | 168 |
16205 | 历史 | 视觉传达设计 | 061 |
16205 | 历史 | 中药制药 | 051 |
16205 | 历史 | 网络与新媒体 | 062 |
16205 | 物理 | 畜牧兽医 | 171 |
16205 | 物理 | 应用电子技术 | 147 |
16205 | 历史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057 |
16205 | 历史 | 大数据与审计 | 056 |
16205 | 物理 | 机电设备技术 | 141 |
16205 | 物理 | 市场营销 | 094 |
16205 | 物理 | 园林工程技术 | 137 |
16205 | 物理 | 药学 | 150 |
16205 | 物理 | 园艺技术 | 129 |
16205 | 物理 | 金融科技应用 | 088 |
16205 | 物理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148 |
16205 | 物理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174 |
16205 | 物理 | 食品工程技术 | 077 |
16205 | 物理 | 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 | 127 |
16205 | 物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092 |
16205 | 历史 | 现代物流管理 | 167 |
16205 | 历史 | 大数据与会计 | 119 |
16205 | 历史 | 工商企业管理 | 120 |
16205 | 历史 | 旅游管理 | 124 |
16205 | 物理 |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 | 084 |
16205 | 物理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143 |
16205 | 历史 | 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 | 162 |
16205 | 历史 | 建筑室内设计 | 112 |
16205 | 物理 | 市场营销 | 177 |
2025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在广西招生代码查询
一、查询方法:
广西教育考试院
步骤:登录【广西教育考试院】官网,找到广西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信息查询相关功能,在里面搜索查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在广西招生的院校代码及各批次专业代码信息。
二、查询方法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官网
步骤:登录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的院校官网,点击进入招生网,查询2025年在广西的招生计划信息,找到所需的代码进行填报。
注意:招生计划表中的国标代码、教育部标准码等信息,不代表志愿填报代码。
2025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报考建议
提前批代码特殊要求: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在广西有军校、公费师范生等提前批招生,代码可能与普通批不同(如0852-提前批),需关注录取批次限制。
合理规划志愿梯度:采取“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策略,各志愿院校之间拉开适当梯度。建议20%冲、50%稳、30%保,具体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冲刺院校可选择近三年录取位次比自身靠前10%左右的,稳妥院校选择与自己成绩差不多的,保底院校则选择往年录取位次靠后10%-20%的。
关注院校专业要求:仔细研读高校招生章程,了解各专业的录取规则、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限制等。部分专业对考生的选考科目有明确要求,考生需确保自己符合报考条件。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介绍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位于美丽的“中国绿城”——广西首府南宁市,2021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1年6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合并转设而成,是全国第一所涉农类公办职业本科大学。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创办于2002年,依托广西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雄厚的学科基础办学,走特色发展之路,是一所理、工、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其办学实力曾在广西独立学院中名列前茅。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创建于1942年,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适应农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曾是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是公益一类畜牧综合科研机构,建设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3个,其中国际交流平台1个、国家级平台4个;建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团队3个,包括广西肉鸡产业首席专家创新团队、广西牛羊产业功能岗位专家创新团队、广西生猪产业专家创新团队;获批地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71项;荣获地厅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30项,含国家级奖励7项、省部级奖励66项;通过国家审定新品种28个;获授权专利65项;通过审定的地方标准46项;出版专著52部;发表科技论文1485篇。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巴基斯坦、越南、老挝等多国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为助推中国南方畜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