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在福建招生专业选科要求对照表及代码 新高考各专业需要选考什么科目
时间:
山东 热门专业
山东交通学院在福建省招生的主要专业及选科要求如下,但建议考生尽早明确专业方向,并据此倒推现在的选科组合。如果目前选科已经确定,那么在填报志愿时,就要仔细核对考生的选科组合是否符合心仪专业的要求。
山东交通学院在福建招生专业选科要求对照表及代码
年份 | 大学名称 | 办学层次 | 首选科目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选科要求 |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历史 | 金融学 | 20301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历史 | 法学 | 30101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历史 | 英语 | 50201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历史 | 俄语 | 50202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历史 | 日语 | 50207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历史 | 财务管理 | 120204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历史 | 人力资源管理 | 120206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历史 | 审计学 | 120207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历史 | 交通管理 | 120407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历史 | 电子商务 | 120801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历史 | 环境设计 | 130503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历史 | 产品设计 | 130504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金融学 | 20301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法学 | 30101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英语 | 50201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俄语 | 50202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日语 | 50207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财务管理 | 120204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120206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审计学 | 120207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交通管理 | 120407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电子商务 | 120801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环境设计 | 130503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产品设计 | 130504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数字经济 | 20109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金融工程 | 20302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数据计算及应用 | 70104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应用物理学 | 70202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机械类 | 802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机械工程 | 80201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80202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80203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机械电子工程 | 80204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车辆工程 | 80207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汽车服务工程 | 80208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智能制造工程 | 80213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80301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80401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80501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80601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080601H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人工智能 | 80717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自动化 | 80801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80802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机器人工程 | 80803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80901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080901H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80910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土木类 | 810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土木工程 | 81001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081001H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81005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81103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测绘工程 | 81201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81202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交通运输 | 81801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交通运输(中外合作办学) | 081801H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交通工程 | 81802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航海技术 | 81803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轮机工程 | 81804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飞行技术 | 81805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 81808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 | 81809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智慧交通 | 81811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81901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海洋机器人 | 81904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智慧海洋技术 | 81905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飞行器制造工程 | 82003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安全工程 | 82901 | 化学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工程管理 | 120103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120108 | 不限 |
2027 | 山东交通学院 | 本科 | 物理 | 物流工程 | 120602 | 不限 |
山东交通学院简介
山东交通学院是一所以培养综合交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山东省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共建高校。
学校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交通部济南汽车机械学校。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山东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管理体制;2002年,教育部批准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和中国重汽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山东交通学院;2005年,山东省水运学校并入;2011年,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1年,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山东省内燃机研究所整建制并入;2019年,获批山东省文明校园;2020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经过68年的发展,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管、理”为支撑,以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国际化视野,富有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的交通事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校,现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为交通行业培训各种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共计32万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