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师范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最低分及位次
时间:
北京 高考分数线
2024北京师范大学在甘肃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36,最低位次是138;2024北京师范大学在陕西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15,最低位次是4119;2024北京师范大学在上海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68,最低位次是4499。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北京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具体来看一下!
2024北京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北京师范大学在安徽历史类最低分数线为646;物理类最低分数线为653;
北京师范大学在江苏历史类最低分数线为631;物理类最低分数线为642;
北京师范大学在湖南历史类最低分数线为620;物理类最低分数线为635;
省份 | 学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北京 | 综合 | 本科批 | 657 | 2491 |
天津 | 综合 | 本科A段 | 654 | 2140 |
河北 | 历史 | 本科批 | 629 | 1192 |
河北 | 物理 | 本科批 | 634 | 3823 |
山西 | 文科 | 本一A | 610 | 277 |
山西 | 理科 | 本一A | 590 | 10058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一批 | 570 | 947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批 | 633 | 1654 |
辽宁 | 历史 | 本科批 | 631 | 593 |
辽宁 | 物理 | 本科批 | 662 | 2068 |
吉林 | 历史 | 本科批 | 625 | 312 |
吉林 | 物理 | 本科批 | 625 | 3375 |
黑龙江 | 历史 | 本科批 | 650 | 144 |
黑龙江 | 物理 | 本科批 | 636 | 3424 |
上海 | 综合 | 本科批 | 568 | 4499 |
江苏 | 历史 | 本科批 | 631 | 684 |
江苏 | 物理 | 本科批 | 642 | 7276 |
安徽 | 历史 | 本科批 | 646 | 388 |
安徽 | 物理 | 本科批 | 653 | 4302 |
福建 | 历史 | 本科批 | 627 | 326 |
福建 | 物理 | 本科批 | 639 | 4602 |
江西 | 历史 | 本科批 | 629 | 469 |
江西 | 物理 | 本科批 | 621 | 5122 |
河南 | 文科 | 本一批 | 618 | 788 |
河南 | 理科 | 本一批 | 632 | 8139 |
湖北 | 历史 | 本科批 | 624 | 698 |
湖北 | 物理 | 本科批 | 632 | 6243 |
湖南 | 历史 | 本科批 | 620 | 720 |
湖南 | 物理 | 本科批 | 635 | 4436 |
广东 | 历史 | 本科批 | 620 | 1152 |
广东 | 物理 | 本科批 | 618 | 12231 |
广西 | 历史 | 本科批 | 630 | 339 |
广西 | 物理 | 本科批 | 618 | 3954 |
海南 | 综合 | 本科批 | 739 | 649 |
重庆 | 历史 | 本科批 | 637 | 288 |
重庆 | 物理 | 本科批 | 643 | 3373 |
四川 | 文科 | 本一批 | 596 | 1657 |
四川 | 理科 | 本一批 | 637 | 8317 |
贵州 | 历史 | 本科批 | 641 | 274 |
贵州 | 物理 | 本科批 | 642 | 2019 |
云南 | 文科 | 本一批 | 652 | 177 |
云南 | 理科 | 本一批 | 633 | 2369 |
陕西 | 文科 | 本一批 | 615 | 250 |
陕西 | 理科 | 本一批 | 630 | 4119 |
甘肃 | 历史 | 本科批 | 636 | 138 |
甘肃 | 物理 | 本科批 | 637 | 1288 |
青海 | 文科 | 本一批 | 577 | 80 |
青海 | 理科 | 本一批 | 541 | 828 |
新疆 | 文科 | 本一批 | 574 | 167 |
新疆 | 理科 | 本一批 | 575 | 1175 |
北京师范大学怎么样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现有校本部教职工近32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2000人,具有高级职称、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海外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居于中国高校前位。现有两院院士7人、双聘院士10人,荣誉教授2人、资深教授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7人、讲座教授3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34人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20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6人和新世纪人才171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国家级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