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江苏物化生596分左右能上什么大学 可以报考的院校名单
2025江苏物化生596分能上的大学有:暨南大学、长安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陆军工程大学等,以下是一些可能适合此分数段的大学名单及录取分数线,供高考生参考!
2025江苏物化生596分左右能报考的院校
院校名称 | 学科 | 批次 | 专业组 | 2024分数线 |
---|---|---|---|---|
河北工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3 | 596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3 | 595 |
郑州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2 | 594 |
南昌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2 | 593 |
青海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2 | 595 |
太原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3 | 595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12 | 592 |
河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7 | 593 |
广州美术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02 | 601 |
云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6 | 592 |
湖南师范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6 | 597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1 | 591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6 | 600 |
西安邮电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4 | 592 |
武汉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3 | 596 |
天津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6 | 599 |
云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4 | 596 |
南京财经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7 | 593 |
苏州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4 | 595 |
江苏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20 | 594 |
北京林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5 | 597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物理 | 本科批 | 04 | 594 |
海军军医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4 | 595 |
重庆医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1 | 597 |
安徽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2 | 595 |
宁波诺丁汉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4 | 594 |
中国药科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5 | 599 |
上海电力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2 | 599 |
福州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2 | 591 |
北京林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07 | 594 |
江苏物化生596分左右能上的大学介绍
上海电力大学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9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51.26%。目前有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骨干教师称号1人;教育部优秀人才奖励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1人,上海市教学名师3人,上海“东方学者”(“青年东方学者”)特聘教授14人。另有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7人,上海市宝钢优秀教师奖10人,上海市育才奖28人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7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267人。专任教师中有两院院士11人(含双聘),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7人(领军人才5人、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3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及海外专家17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12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7人。1个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个创新团队入选“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1学科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
中国药科大学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荟萃了众多知名的药学专家。在职教职工1726人,其中专任教师107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91.53%。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3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72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德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以及一大批国家人才项目入选者。现有国家和省级创新团队21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