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 \ 特殊招生 \ 强基计划 \ 正文

2025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及简章 附入围分数线

时间: 山东 强基计划

2025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物医学科学、历史学、哲学等专业。填报强基计划志愿前,考生和家长需要充分了解强基计划的政策、招生要求、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制定填报策略。

山东大学2025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符合202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精神,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综合素质优秀、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高中阶段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考生。

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我校强基计划面向全国所有省(区、市)招生,具体分省分专业计划以强基计划报名平台公布为准。

注: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我校化学、生物科学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

报名时间和办法

4月21日至5月10日,考生登录山东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422),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考生可报考我校1个专业志愿,且不能兼报其他高校。

(二)

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三)

考生确认

已报名考生须在6月12日至20日通过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确认是否参加学校考核(以下简称“校考”),且须签订《山东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考生承诺书》,否则不予入围。

对于确认参加学校考核又无故放弃的考生,我校将通报生源省份考试招生机构并如实记入诚信档案。

(四)

确定校考入围考生

对于已确认的第一类考生,其高考成绩须达到所在省份相应科类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简称“特控线”,未划定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的以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线为准,下同)。我校依据分数优先的原则,按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的5倍,确定各省入围校考人选(如有末位同分考生,均可入围);高考数学成绩为145分及以上的考生可直接入围且不占入围名额(对于高考数学成绩不是150分的省份,按比例折算)。

对于已确认的第二类考生,其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特控线即可入围,且不占第一类考生的入围名额。

(五)

校考

我校于7月3日前组织校考,包括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

1.笔试和面试

笔试重点考查学生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础能力等,满分100分,分专业进行。

面试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兴趣志向、科研潜质和科学精神等,满分100分,分专业进行。采取专家、考生、考场“三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重要参考。

第二类考生只进行面试,面试成绩记作校考成绩。

2.体育测试

考生须在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等3个项目中选择2项进行测试,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高三评价指标的及格标准,2项均达到及格标准即为体育测试合格,测试结果不计入校考成绩,测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体育测试的考生,凭三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证明向学校申请免测,申请通过者可予以免测,视为合格。

3.校考成绩折算办法

校考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满分100分。

校考成绩未达到6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

如遇不可抗力因素,招生流程所作调整,将另行通知。

(六)

录取办法

1.综合成绩折算办法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换算成百分制)×85%+校考成绩×15%

2.确定录取名单

对于第一类考生,根据我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按综合成绩由高至低确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对综合成绩相同的考生,依次比较校考成绩、高考语文加数学成绩、高考语文成绩、高考外语成绩,择优录取。

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所在省份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录取,所需计划不占已公布的各省强基计划名额。

学校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

我校于7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本省(区、市)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高中生走强基计划的好处是什么

‌顶尖高校资源

强基计划覆盖全国39所“双一流”A类高校(均为985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通过该计划录取的学生可享受一流师资和学术资源。

‌降分录取机会‌

考生可通过强基计划降低5-30分录取至目标高校。例如,2024年部分高校强基入围分数线较普通批低约10-20分。

‌本硕博衔接培养‌

高校为强基生制定单独培养方案,部分院校提供本硕博贯通培养路径,缩短学业周期并降低升学压力。

‌专业聚焦国家战略需求‌

招生专业集中在芯片、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关键领域的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