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高招新闻 \ 招考资讯 \ 正文

巢湖学院在上海招生专业选科要求对照表 新高考各专业需要选考什么科目

时间: 上海 招考资讯

巢湖学院在上海的招生专业选科具体要求根据专业组划分有所明确。如果你有报考巢湖学院在上海招生专业的想法,除了关注选科要求,还需要留意招生计划人数和录取分数线等信息。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等情况,要以巢湖学院官网发布为准。

巢湖学院在上海招生专业选科要求对照表

年份 大学名称 办学层次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选科要求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金融工程 20302 物理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互联网金融 20309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401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法学 30101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学前教育 40106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体育教育 40201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运动训练 40202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40203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汉语言文学 50101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英语 50201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商务英语 50262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广告学 50303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网络与新媒体 50306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 70101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物理学 70201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应用化学 70302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应用心理学 71102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应用统计学 71202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80202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80203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机械电子工程 80204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80406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80414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80503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80601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 80701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80702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80704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人工智能 80717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0901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软件工程 80902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网络工程 80903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物联网工程 80905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80910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 81301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环境生态工程 82504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生物工程 83001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生物制药 83002 物理+化学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120108 物理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市场营销 120202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会计学 120203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财务管理 120204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审计学 120207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电子商务 120801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旅游管理 120901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酒店管理 120902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120902H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会展经济与管理 120903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音乐表演 130201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动画 130310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美术学 130401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视觉传达设计 130502 不限
2027 巢湖学院 本科 环境设计 130503 不限

巢湖学院简介

巢湖学院是安徽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创建于1977年,前身是巢湖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巢湖学院。2006年6月,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10月,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4年2月,获批重点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373.41亩。设有15个二级学院,56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177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392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江淮文化名家领军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省级教坛新秀40人,省级教学团队20个,省级科研团队5个,硕士研究生导师100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39人,双师双能型教师549人。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