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招新闻 \ 招考资讯 \ 正文

我国从哪年开始规定教师节 历史发展及意义与影响

时间: 招考资讯

尊师重教一直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教师节的设立更是对这一传统的传承与发扬。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正式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这一节日的设立,不仅是对教师辛勤付出的认可,也激励着更多人投身教育事业。

我国从哪年开始规定教师节

早在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人就倡议设立教师节,提议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教师节,并发表了《教师节宣言》,呼吁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提升教师修养。尽管这一提议未被当时的政府采纳,但它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教师节的设立奠定了基础。

1939年,国民党政府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即孔子诞辰日,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曾宣布将“五一劳动节”同时作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逐渐失去了独立性。直到1985年,教师节才被正式确定为每年的9月10日。

教师节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教师节的设立,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提高了教师在社会和政治上的地位,也激励着教师更加敬业,为培养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如今,教师节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日,人们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教师的敬意和感激。

每年的9月10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表彰优秀教师,弘扬教育精神。教师节的庆祝活动不仅局限于学校,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通过各种方式向教师致敬。这种全社会的参与,进一步强化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