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在甘肃招生专业选科要求对照表 新高考各专业需要选考什么科目
福建农林大学在甘肃的招生专业选科要求 为“历史+不限、物理+化学”,但未明确历史类的具体选科要求。结合其他省份的选科要求(如提到的地理、物理等要求),历史类可能无选科限制或不限。具体需以招生章程为准。
福建农林大学在甘肃招生专业选科要求对照表
年份 | 大学名称 | 办学层次 | 首选科目 | 专业名称 | 选科要求 |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商务经济学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金融学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法学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英语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城乡规划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风景园林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风景园林(中外合作办学)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工商管理类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工商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会计学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财务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人力资源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文化产业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农业经济管理类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农林经济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农村区域发展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乡村治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公共管理类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公共事业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行政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土地资源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旅游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动画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视觉传达设计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环境设计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产品设计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历史 | 园林 | 生物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商务经济学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金融学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法学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英语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城乡规划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风景园林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风景园林(中外合作办学)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工商管理类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工商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会计学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财务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文化产业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农业经济管理类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农林经济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农村区域发展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乡村治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公共管理类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公共事业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行政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土地资源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旅游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动画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视觉传达设计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环境设计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产品设计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数字经济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管理科学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工程管理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物流工程 | 不限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应用化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海洋科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海洋资源与环境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生物科学类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生物科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生物技术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生物信息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生态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生态学(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统计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机械类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车辆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电子信息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人工智能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软件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网络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网络空间安全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土木类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土木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智能建造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制药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轻化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交通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农业智能装备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森林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木材科学与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环境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食品营养与健康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生物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生物制药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农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园艺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植物保护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植物科学与技术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茶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智慧农业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生物育种科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动物科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蜂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动物医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林学类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林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森林保护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智慧林业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水产养殖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中药资源与开发 | 物理+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化学 |
2027 | 福建农林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园林 | 生物 |
福建农林大学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是一所以农林科学、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农业农村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36年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成立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开创了福建农林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纪元,福建省立农学院是我国南方最早独立建制的高等农林院校之一。1952年,两大文脉汇集成立福建农学院。1958年秋,以福建农学院森林系为基础,成立福建林学院。1994年,福建农学院更名福建农业大学。2000年10月,在时任福建省省长**同志的亲自擘画、亲力推动下,原福建农业大学和原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农林大学。**同志亲临福建农林大学成立大会,亲授校牌并发表重要讲话,殷切期望学校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在规模、质量、办学水平、整体实力和办学效益上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知识创新的研究基地、关键技术的攻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20多年来,学校秉承“研究农业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的办学传统,弘扬“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校训精神,牢记嘱托,扎根八闽,深耕三农,接续奋斗,在培养高素质农林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高效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由单科性大学迈向多科性大学、由地方省属高校迈入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历史性转变,走出了一条地方农林院校内涵式跨越发展的新路。